南海研究

  • 主持人导语:南海历史研究的境遇与情怀(四)

    郭渊;

    <正>近代中国报刊对海疆危机的形势、舆论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敦促执政者采取维权措施、增强民众海疆意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仅与报刊新闻信息报道时效性有关,更与社会各阶层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和信任度有关。近代报刊因获取信息的手段、条件的限制,传递信息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某些时候会误导民众舆论,甚至影响执政者政策的制定。例如,1921年1月2日法文报刊《新欧洲》(L'Europe Nouvelle)对于西沙地缘形势的报道,直接导致法国政府内部对西沙局势的讨论,使其侵占西沙的思想倾向日渐明显;虽然在当时法国内部侵占西沙群岛的意见并未居于主导地位,但是这种思想潜滋暗长,最终成为法国执政者的指导思想[1]。在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报刊舆论对边疆局势的信息传递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就本文讨论的南海问题来说,国内报刊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执政者和社会各阶层明确的疆域意识、维权的赤诚之心,深深地感染了国人,也对外国的觊觎之心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20世纪20年代初,

    2024年01期 v.31;No.154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近代外交转型视域下的南海海疆交涉

    张莉媛;刘永连;

    近代以来,海疆危机频发,海疆交涉频繁。先后有清末中日东沙主权交涉、民国中日东沙海产纠纷交涉、中法西沙群岛主权交涉以及南海九小岛交涉等。南海海疆交涉仰赖外交部门主持大局,更离不开广东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支持。随着地方外交权限的削弱,海疆交涉一度呈现出中央、地方分别主导或互相合作的复杂局面。

    2024年01期 v.31;No.154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日西沙事件引发的公共舆论与主权维护

    许凌云;郭渊;

    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之下,一批日本商人与中国不法商人狼狈为奸,通过由何瑞年等人出面申请承办岛屿实业、日本人实际控制经营的方式,蚕食西沙资源。1922年2月,陈明华揭发了日本人假借何瑞年之手侵略西沙的罪行,引发了一场历经七年、波及范围广大的保卫西沙群岛主权运动。《民国日报》等报刊对这一运动持续跟踪报道,推动琼崖民意转化为公共舆论合力,使民众自发的维权斗争上升到政府自觉层面,促成了西沙事件的成功解决。

    2024年01期 v.31;No.154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国知识精英对日本侵占南沙的因应——以民国报刊为中心的考察

    王胜;

    1939年3月底,日本侵占南沙群岛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在“南进政策”上迈出的重大一步。当时国内知识精英通过报刊密集发表社论和文章,提出我国对日本侵占南沙的因应之策:坚持南沙群岛主权属我;厘定斯巴特莱群岛为我团沙群岛;研判日本侵占南沙是剑指法、英、美、荷南洋殖民地而与对华战事无涉。这不仅提升了抗战相持阶段后国人进一步的抗日爱国热情、加快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还为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正式收复南海诸岛、更改“团沙群岛”为“南沙群岛”和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等一系列有效管辖南海诸岛的行动,奠定了强大的舆论和思想基础。

    2024年01期 v.31;No.154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克洛玛非法“探险”南沙与中国台湾、菲律宾马尼拉交涉

    王静;

    1956年3月到5月,菲律宾克洛玛等人非法“探险”南沙群岛,引发了台湾当局和菲律宾围绕南沙归属问题的交涉。台湾当局在交涉之初所具有的优势地位,因海军即将巡弋南沙得到加强,然而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它一开始就采取了妥协态度,这也预示着交涉的最终结果。另外,国内外媒体尤其是香港报纸对该事件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还原当时交涉的若干场景。

    2024年01期 v.31;No.154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苏学研究

  • 主持人导语:书法艺术如何切入苏学(上)

    李景新;

    <正>我在《何谓苏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主持人导语)一文中对“苏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其中提及以“四苏”为主体的书法艺术,但未展开论述。2023年6月,琼台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邀请我为其书法专业的师生讲讲苏东坡,我愉快地接受了,因为正可趁此机会对苏学书法艺术的诸多问题进行一番阐发,我把讲座的题目定为《苏学与书法艺术》。近期,在海南热展的“千古风流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展出了大量书画作品,苏学书法又一次引起人们的热情关注。趁此机会,我把关于书法艺术如何切入苏学问题的思考整理出一个基本框架来,作为本期“苏学研究”的导语,以期抛砖引玉。我在《何谓苏学》中指出:“苏学的研究对象应以苏轼为中心,以‘四苏’为主体,扩展到‘四苏’相关人物。”其中“四苏”指苏洵、苏轼、苏辙和苏过(第三代六兄弟以苏过为代表,“苏过”为凝聚第三代六兄弟文化信息的符号);“‘四苏’相关人物”是指与“四苏”在某些论题上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本文使用了“苏学书法”这一概念,即从上述概括中引申而来。

    2024年01期 v.31;No.15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苏门六君子”散文的文统与风貌

    阮忠;

    “苏门六君子”是北宋文坛很有意味的现象,他们遭际或同或异,无妨聚集苏轼门下,尚韩步苏,接受欧苏散文范式的影响,为文大体追求自然平易。从文体审视,其论说往往有家国之忧,求为世用而理明辞达;书信与序文以叙引论或论中兼有叙事,平和淡定;记文虽不乏好说理的特征,却因关乎人生,通脱超然,趣味各生。“苏门六君子”由此造就的散文风貌,尽管为苏轼的散文华章遮蔽,但在古代散文史上仍不乏自身的光彩。

    2024年01期 v.31;No.154 4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苏轼词中的自然审美意识

    刘汉君;

    苏轼的词作中有许多对自然万物及自然审美活动的描写,蕴含着作者的自然审美意识,主要表现为天然标格与内在生命力是自然万物颇为重要的审美属性;欣赏自然需要保持超然的审美心境;自然如同家园般的存在,自然审美是抒发归隐思绪、体会居家之感的重要途径。苏轼在词中表现了自然审美意识,充分彰显出他“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这在北宋词体革新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4年01期 v.31;No.154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苏轼“随物赋形”命题的功能发展

    陶承昊;王永;

    苏轼散文中“随物赋形”一词最初指水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形态的特点,之后发挥出“随物赋形”在为人与为文两方面的理论功能。随物赋形思想既整合了道、佛两家相关的思想,也是对陶渊明人生态度、谢赫相关画论的发展及个人生活经历的理论互动。这一命题在苏轼的书写过程中逐渐增强概括与统摄功能,伴随着这一命题的经典化,其在文学理论领域兼具概括阐释功能与创作实践指导功能的意义不断凸显,一方面持续启迪相关概念、命题的提出和文本的创作,另一方面也以一种风格形态成为理论和创作的评价标准。

    2024年01期 v.31;No.154 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守正创新:苏轼的《诗经》学思想新探

    李金茗;邱奎;

    苏轼在《问〈小雅〉周之衰》和《既醉备五福论》中间接表达了基于《诗经》学术问题而形成的观点,其思想兼具守正与创新。在汉唐学说影响下的苏轼形成了对《诗经》基本性质、重要命题等内容的理解,而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这部分。苏轼文章善发议论,高倡“人情”,强调《诗经》的文学属性和通经致用的儒家传统,既是“三苏”经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出在北宋初年新旧学术交流碰撞的浪潮下文人学者的思想变化,为研究当时《诗经》传播、接受等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以《既醉备五福论》为代表的议论文章也具有独特的《诗经》学文献价值。

    2024年01期 v.31;No.154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当代海南论坛

  • 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性特征的历史演进

    邓琼飞;

    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洋渔民、海盐晒制盐工、民间造船工匠以及沿海居民等海洋族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海洋族群与海洋和谐共生的产物。海洋族群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经历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洋性特征经历了靠海吃海、搏海斗海、读海耕海、爱海护海的四个阶段。

    2024年01期 v.31;No.154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海南省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李芬;

    海南省共同富裕水平逐年提升,共同性水平高于富裕性水平。全省共同富裕水平差异是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及超变密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内差异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区域间东西部差异最大,中西部最小。全省及三大区域共同富裕呈现绝对差距提高、两极或多极分化出现的特征,同时,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十分不稳定,在下年度较难维持同一水平,向上、向下及跨层转移的概率较大。

    2024年01期 v.31;No.154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海南自贸港金融发展现状及金融风险防控

    谭异初;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来,海南省金融业整体稳健发展,重视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强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同时,海南省日益完善自贸港金融政策框架和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尽管海南自贸港的经济金融体量小,但仍要注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金融风险、银行业金融风险、金融创新风险及监管风险等。海南省可借鉴上海、广东等沿海自贸区金融风险防控经验,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重视和引进高端金融人才,建立健全监管协调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2024年01期 v.31;No.154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海南自贸港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逻辑——基于134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的分析

    李粤冉;韩晓莉;

    基于134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分析的结论:制度与组织的互动是自贸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动态调整是职能转变的逻辑,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决定了职能转变的适应性特征,并最终形成交易成本降低、激励机制改善的经济绩效。

    2024年01期 v.31;No.154 10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黎族研究

  • 黎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化路径——基于民族主题景区的视角

    周伟;武四帅;

    当前,海南黎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如非遗文化面临消亡预警、非遗传承人面临断层窘境、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疏离化”趋势严重等难题。推进黎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在保护路径优化方面不断进行拓展和突破,如加快实施非遗文化“数字化”保存工作,打造黎苗文化场景化IP,举办黎苗非遗文化论坛,建立政府、高校、主题景区协同合作机制,推进就地保护与广泛纳入保护相结合等。

    2024年01期 v.31;No.154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黎族独生子女在大五人格与黎族大学生适应性之间的调节作用

    贾月亮;贾月明;

    为了探究大五人格对黎族大学生适应性的影响,并考察独生子女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和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460名黎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神经质能负向预测黎族学生的适应性(β=-1.47,t=-6.21,P<0.001),独生子女起调节作用(β=0.52,t=4.16,P<0.001),即相对非独生子女而言,神经质特征越明显,独生子女的适应性越差;(2)尽责性能正向预测黎族学生的适应性(β=0.59,t=2.74,P<0.01),独生子女起调节作用(β=-0.24,t=-2.04,P<0.05),即相对非独生子女而言,尽责性特征越明显,独生子女的适应性越强。黎族父母在培养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时,须减弱神经质特征和增强尽责性特征,以提高其适应性。

    2024年01期 v.31;No.154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的黎族打柴舞

    彭媛琼;陈磊;

    打柴舞是黎族传统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诞生于黎族古老的丧葬活动,其形成和发展与黎族人民劳动生活、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舞蹈生态因子具有不可剥离的依附性关系。打柴舞以综合的、质朴的身体动态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的舞蹈形态和社会功能,体现出黎族人民对所处环境的适应与创造、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01期 v.31;No.154 13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投稿须知

    <正>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先后被评为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RCCSE中国核心期刊,获高校文科学报“质量进步期刊”奖和“特色栏目”奖,全年6期,逢双月出版,其中第1、3、4、6期刊登人文社科领域论文,第2、5期刊登自然科学领域论文。2.人文社科刊期的栏目有“南海研究”“苏学研究”“黎族研究”“中华诗教研究”“城乡问题研究”“当代海南论坛”“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工商管理研究”等;自然科学刊期中主要栏目有“海洋科学研究”“生态与环境资源保护研究”“人工智能理论及计算技术应用研究”“水产养殖研究”等。同时择优刊发各基础学科的论文。

    2024年01期 v.31;No.154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