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东宇;潘志;顾志峰;袁显春;刘旭成;张孟才;魏淼;廖秀睿;
为了确定影响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抱卵量、总卵湿质量等抱卵性状的主要可度量性状,实验测量100尾抱卵虾的性状参数,开展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相关分析显示,红螯螯虾各可度量性状之间以及可度量性状与其抱卵量和总卵湿质量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头胸甲宽和体质量是影响其抱卵量的主要性状;红螯螯虾的第一腹节宽对其总卵湿质量有决定性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红螯螯虾亲本性状选择和形态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02期 v.29;No.14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 ] - 谢子强;肖宝华;廖宝林;姜怡薇;陈华灵;叶明彬;
通过线粒体D-loop基因部分序列对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的4个群体共99只绿海龟样本进行扩增测序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海龟人工繁育4个群体的D-loop基因片段序列的A+T含量为68.1%,碱基组成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共定义了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在0.000~0.212之间,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0.000 00~0.001 11之间;人工繁育4个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值均大于0.05,4个群体中有3个群体之间不存在基因交流现象;采用邻位连接法(NJ)对99个序列片段构建了系统发育树,G组群体单独聚为一分支,C组、H组和LM组群体聚为另一分支。研究结果说明,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海龟人工繁育的各个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小,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分化,绿海龟人工繁育4个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建立相应的绿海龟人工繁育遗传谱系以及开展绿海龟种质资源保护奠定理论基础。
2022年02期 v.29;No.143 8-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彭汝雨;李曦;Hebert Ely Vasquez;郑兴;顾志峰;
为探究大珠母贝不同规格稚贝海上中间培育养殖效果差异,采用壳长分别为30 mm和20 mm规格的大珠母贝稚贝在海棠湾海域以吊笼方式进行为期60 d的小型试养实验。养殖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不同大小规格的稚贝进行取样分析,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30 mm规格组稚贝试养效果显著优于20 mm规格组(P<0.05),30 mm规格组稚贝存活率为(86.16±1.58)%、壳长绝对增长率为(0.22±0.05)mm·d~(-1),相对增长率为(0.73±0.06)%·d~(-1),20 mm规格组稚贝存活率为(67.88±3.02)%,壳长绝对增长率为(0.11±0.04) mm·d~(-1),相对增长率为(0.55±0.09)%·d~(-1)。(2)试养结束后,30 mm规格组稚贝部分消化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和免疫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高于20 mm规格组;(3)在试验组大珠母贝稚贝肠道菌群组成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ucetes)为优势菌门,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和弧菌属(Vibrio)为优势菌属。综合而言,壳长30 mm规格的大珠母贝稚贝海区吊养效果较佳,生长较好。
2022年02期 v.29;No.143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