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苏轼与海南文化研究_主持人语

  • 全方位建立海南东坡文化符号系统

    冷成金;

    <正>如果说,海南民间文化代表了海南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东坡文化则代表了海南文化的高度,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这一高度是具有宗教性的人格境界,迄今难以超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旅游岛屿如印尼的巴厘岛、美国的夏威夷、韩国的济州岛等都不乏原住民的民俗文化,但这些旅游岛都没有中国海南岛历史文化的高度。因此,从旅游文化的角度看,海南岛不仅具有民俗上的原初性,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这一意义上讲,东坡文化堪称海南旅游文化重要的核心

    2018年03期 v.25;No.12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专题:苏轼与海南文化研究

  • 海南地理体验与苏轼晚年思想的升华

    马强;

    贬谪儋耳三年的地理体验使得苏轼对海南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认识经历了抵触——适应——接受——眷恋的过程,也使经历人生最低谷的苏轼在思想、诗风、心态诸方面也完成了最后的转型与超越。苏轼笔下的海南环境描写不仅是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也集中折射了一代思想家与文学家"得江山之助"和对"南荒"之地深刻的地理体验与美的发现。其中既有对海南地理环境与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也有对海岛文化的诗意张扬。

    2018年03期 v.25;No.120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海南时期苏轼的处境书写与自我认同及其存在意义

    杨挺;

    谪居海南时期,苏轼寻求多种途径以实现处境的超越:用天命的自我赋予推进活动空间的适应,用生存的关怀引导日常生活的沉浸,用交流和分享来维系群体的归属,用饮食的成就探求生命的意义,用物性的类比来获得德性的自喻。由此,诗人在其处境书写与自我认同之中,创造出具有普遍价值的人类生存模式。

    2018年03期 v.25;No.120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苏轼黄州、岭海时期词的审美化嬗变

    杨帆;

    苏轼黄州、岭海时期的词作较明显地体现了词人对生活的审美观照以及此种审美特征的演变轨迹。黄州时期词作的特征由最初的无从超脱现实纷扰,到能够体味生命本体、以理性思考超越现实,再到对生活予以审美审视,最后甚至近乎宇宙情怀,其审美境界逐层提高。岭海时期词作相比于黄州时期,其审美特征渐臻成熟,最终真正实现了天地境界、宇宙情怀。这种审美特征不仅表现在对一般生活情景的描写上,也表现在对爱妾朝云形象的描绘上。

    2018年03期 v.25;No.120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南海研究

  • 新形势下开展南沙岛礁的海上维权执法工作探析

    杨焕彪;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为中国海权复兴提供了战略依据。南海争端成为域外国家利用和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南沙岛礁建设的力量投入,策略上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改变了维权斗争的不利态势。中国海警作为维护国家海权的中坚力量,应当加强与海军、涉海机构和民间力量的协同配合,在新形势下强化在南沙群岛的实际存在,依法管控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维护我岛礁主权及海洋权益。

    2018年03期 v.25;No.120 25-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现状与维护对策

    刘腾飞;

    海洋权益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海洋强国的实现,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然而,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岛礁被侵占,二是海域被瓜分,三是油气被盗采,四是环境被污染。捍卫海洋权益,必须要采取法律手段与军事手段并举,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用完善的法律制度建构法理依据,用强大的军事实力构筑国防后盾。

    2018年03期 v.25;No.120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1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大萧条时期的南洋华侨回迁研究

    黄昆;

    1929—1933年,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华侨在南洋地区赖以依存的树胶、锡矿、大米价格惨跌,华商破产,华工失业的大潮开始在南洋地区蔓延开来。南洋各地方当局为控制失业人数,维护社会治安,开始颁布人口入境条例,严控外来人口入境,并大肆遣返失业华工。在此背景下,大量失业华侨迁入国内,而有意南渡者亦出国遇阻,因此形成了近代史上华侨回迁的独特现象。南洋华侨的回迁,不仅增加了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而且使得本已极度衰弱的国内经济雪上加霜。与此同时,为救济归国失业华侨,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建言献策,从而掀起了一股广泛救济华侨的社会风潮。而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帮助海内外华侨早日走出困境,也纷纷出台多项措施纾解侨困,力图救济与扶持早已命悬一线的华侨同胞与华侨经济。

    2018年03期 v.25;No.120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论越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及其内在逻辑

    罗文英;赵静波;

    越南在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革新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独立、自由、幸福。这一价值理念彰显着越南共产党人和全体越南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体现了价值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2018年03期 v.25;No.12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6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黎族研究

  • 黎族医药亟须抢救与研发

    陈小琼;

    黎族医术以及传统沿用的珍稀草药濒临消失,黎族医药面临危机。政府应采取措施,扶持当地黎医行医坐诊,有偿征集黎族民间验方和秘方,对黎族濒临灭绝的珍稀草药进行保护性栽培,对常用的草药实行GAP基地种植,对某些在疑难杂病和重大疾病方面疗效显著的草药及其民间验方进行抢救性的培育与研发,使黎族传统医药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2018年03期 v.25;No.120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琼南黎族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及其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

    宋爱芬;

    为检验黎族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及其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的关系,采用家庭教育资源与教育促进活动调查问卷(SRHOME)和SES的3项指标,对琼南243名5—7岁黎、汉族儿童的家长调查显示黎族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投入较少,家庭教育促进活动比较单调;低SES黎族儿童拥有的家庭图书、电脑等教育资源的数量及课外读物的花费相对更少,难以在认知和语言、情绪和社会性以及动作技能领域获得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建议:加快对琼南贫困黎族家庭的教育扶贫,建立政府、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扶贫联动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增加家庭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家长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2018年03期 v.25;No.120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海南旅游研究

  • 海南省签证制度对入境旅游的影响

    陈卫;黄秀娟;朱佳佳;杨闽芳;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旅游业将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优选战略。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并拥有目前全国最便利的入境签证政策。基于1995至2016年的13个客源国入境游数据并利用偏差校正LSDV法进行分析,旨在研究签证政策的施行对海南国际旅游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免签证"政策、客源国人均收入和突发事件对海南岛入境旅游具有显著影响,汇率同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

    2018年03期 v.25;No.120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3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扎根理论的海洋旅游意象构建

    蔡礼彬;李雯钰;

    根据扎根理论,对国外40篇文献的内容利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式进行数据编码,对数据的概念、范畴进行划分,共编码出363条相关数据,5个主范畴,分别为:发展与规划、基本认知、游客感知、环境、经济条件。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分析,提取出20个关键词描述海洋旅游,构建出了海洋旅游意象。

    2018年03期 v.25;No.120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0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社会学

  • 论新时代中国青年绿色发展理念的塑造

    郑锦阳;赵桂英;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新目标,需要一代代青年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接力中实现。中国青年可塑性极强,但是由于传统发展理念根深蒂固、西方腐朽思想渗透,绿色发展理念的塑造困难重重,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武装青年的思想,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文化,引导中国青年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培育青年的绿色价值取向和绿色思维方式,真正有效地塑造中国青年绿色发展理念,才能为走绿色工业化道路指好道、领好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018年03期 v.25;No.120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亚疍民的社会变迁——以“洗脚上岸”为变迁时点

    方礼刚;

    以美国社会学家瓦戈提出的社会变迁理论为研究框架,以问卷和访谈为研究方法,以1949年以后疍民"洗脚上岸"这一历史巨变为社会变迁研究的时间起点,对三亚疍民社会变迁的来源、领域、趋势、模式、反应、代价、策略、评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分析,提出了两个重要命题:一是疍民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海上维权等,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二是疍民在由海转陆的激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了对外部文化几乎全盘接收和对自身传统文化几乎彻底告别的趋势。

    2018年03期 v.25;No.120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1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文学

  • 《海上劳工》与《老人与海》海洋意象对比分析

    张荣;

    海洋文学是人类通过海洋认识自身世界的一个窗口,作为欧美海洋文学的两部经典之作,《海上劳工》与《老人与海》有着众多相似之处。海洋意象不仅是作家灵感的源泉,更在小说中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两部作品中的海洋意象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象征性,以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人类社会的现实。

    2018年03期 v.25;No.120 92-96+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4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从《花十字架》看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信仰危机

    敬如歌;吉晶玉;

    俄罗斯当代女作家叶莲娜·科里亚金娜的小说《花十字架》充盈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男女主人公坎坷曲折的人生遭遇和荡气回肠的情感纠葛无不与东正教信仰息息相关。作者在宣传宗教信仰的同时,又对传统宗教充满否定和质疑。这种面对宗教信仰的坚守与放弃的矛盾心理正是当代俄罗斯宗教信仰危机的反映,《花十字架》是当代俄罗斯人宗教信仰迷茫困惑现状的象征。

    2018年03期 v.25;No.120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语言学

  • 论普通话韵母的主干元音分类法——兼评当前普通话韵母的分类

    吕朋林;

    全文从分类的角度、每次划分时使用的标准、相关的表述表格以及对韵母音值的描写五个方面评价了现有几种主要的对普通话韵母的分类方法,指出了其中的缺点与不足。并从音素在韵母中的职能角度,提出了主干元音分类法,即韵母除4个高元音单韵母外,其余韵母都可归为a、e两大系列。

    2018年03期 v.25;No.120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4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语文教学视角下的汉语格律教育

    柯继红;

    诗词格律教育是中学乃至大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部分,当前格律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现状不能令人满意。改善这一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关注格律的本质,构建格律知识的完备教学体系;二是关注前沿研究,将格律前沿研究成果引入课程;三是适当开放课堂,引入探讨性和实践性内容,积极尝试教学新方法。

    2018年03期 v.25;No.120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历史学

  • 试论红色娘子军在琼崖地区产生的原因

    丰姣;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娘子军能在琼崖地区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五四"运动后妇女解放思想的影响以及中共领导下的琼崖地委及其妇女协会的指导作用,使得这支英勇的战地之花在琼崖东部的乐会大地上绽放。

    2018年03期 v.25;No.120 117-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8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春节下的“救亡”:抗日战争场域下春节动员的历史考察

    由俊勇;

    抗战全面爆发后,面对春节娱乐中的传统陋习,相对于国民党政权实体而言,中共根据地政府以行政者的角色,通过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方式与坚持抗战到底、团结一致、反对分裂的话语宣传,对春节内涵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其效果、力度均有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动员产生积极的影响。比较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对"春节"的利用效能来进行分析,可以正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与抗战的坚强领导者。

    2018年03期 v.25;No.120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0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投稿须知(人文社科)

    <正>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RCCSE中国核心期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全年6期,第1、3、4、6期刊登人文社科领域论文,第2、5期刊登自然科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论文。1.人文社科内容的刊期,除开设各学科的基础栏目外,"南海研究"将作为重点培养栏目,发表有关南海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研究

    2018年03期 v.25;No.12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