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焕彪;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为中国海权复兴提供了战略依据。南海争端成为域外国家利用和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南沙岛礁建设的力量投入,策略上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改变了维权斗争的不利态势。中国海警作为维护国家海权的中坚力量,应当加强与海军、涉海机构和民间力量的协同配合,在新形势下强化在南沙群岛的实际存在,依法管控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维护我岛礁主权及海洋权益。
2018年03期 v.25;No.120 25-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刘腾飞;
海洋权益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海洋强国的实现,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然而,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岛礁被侵占,二是海域被瓜分,三是油气被盗采,四是环境被污染。捍卫海洋权益,必须要采取法律手段与军事手段并举,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用完善的法律制度建构法理依据,用强大的军事实力构筑国防后盾。
2018年03期 v.25;No.120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1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黄昆;
1929—1933年,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华侨在南洋地区赖以依存的树胶、锡矿、大米价格惨跌,华商破产,华工失业的大潮开始在南洋地区蔓延开来。南洋各地方当局为控制失业人数,维护社会治安,开始颁布人口入境条例,严控外来人口入境,并大肆遣返失业华工。在此背景下,大量失业华侨迁入国内,而有意南渡者亦出国遇阻,因此形成了近代史上华侨回迁的独特现象。南洋华侨的回迁,不仅增加了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而且使得本已极度衰弱的国内经济雪上加霜。与此同时,为救济归国失业华侨,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建言献策,从而掀起了一股广泛救济华侨的社会风潮。而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帮助海内外华侨早日走出困境,也纷纷出台多项措施纾解侨困,力图救济与扶持早已命悬一线的华侨同胞与华侨经济。
2018年03期 v.25;No.120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罗文英;赵静波;
越南在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革新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独立、自由、幸福。这一价值理念彰显着越南共产党人和全体越南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体现了价值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2018年03期 v.25;No.12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6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郑锦阳;赵桂英;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新目标,需要一代代青年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接力中实现。中国青年可塑性极强,但是由于传统发展理念根深蒂固、西方腐朽思想渗透,绿色发展理念的塑造困难重重,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武装青年的思想,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文化,引导中国青年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培育青年的绿色价值取向和绿色思维方式,真正有效地塑造中国青年绿色发展理念,才能为走绿色工业化道路指好道、领好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018年03期 v.25;No.120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方礼刚;
以美国社会学家瓦戈提出的社会变迁理论为研究框架,以问卷和访谈为研究方法,以1949年以后疍民"洗脚上岸"这一历史巨变为社会变迁研究的时间起点,对三亚疍民社会变迁的来源、领域、趋势、模式、反应、代价、策略、评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分析,提出了两个重要命题:一是疍民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海上维权等,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二是疍民在由海转陆的激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了对外部文化几乎全盘接收和对自身传统文化几乎彻底告别的趋势。
2018年03期 v.25;No.120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1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